Switch Mode

Chapter 396

第396章

讨价还价的陆成安,天京官报.

长孙明到应天府下放成为吏部尚书的事情,在陆成安的视角来看,他的解读观点,肯定和张海京是不同的。

毕竟张海京是没有信息的,陆成安相较于张海京,能多出好几手信息。

在张海京的视角里,尤其是长孙明身为从龙之臣,这些年来深受圣眷,无论是背后的家族、还是联姻关系上都很稳定,以至于他们都不可能认为长孙明会有倒台的可能性。

你要想,长孙明还有一位做皇贵妃的妹妹在宫里。

故此,以张海京为首的人,在下判断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很多的客观因素。

可以说,只要长孙贵妃还在,长孙明即便是下去了,他的权势地位仍然摆在那里。

不说别的,他的皇妃妹妹给他带来了两个亲王外甥女。

就这关系,谁敢硬碰?

甚至于长孙明的下放,在很多人眼里,更像是正英帝的面子工程,无奈这次倭寇进犯,确实太丢人了。

平倭主将徐起昌还是长孙明举荐的,结果这仗打得一塌糊涂不说,还让百姓因此蒙难,受灾严重。

长孙明受到处罚,于情于理都是应该的,至于后面长孙明能不能重回朝廷,大家的心里都有一块明镜。

只要长孙贵妃没废,长孙明随时都有起复翻盘的可能性。

除了几个生死大仇,还真没人敢和长孙明硬怼到底,到时候人家回京城官复原职,在这里得罪他的人,还能讨得半点好处吗?

这就是威慑,这就是背景上天然带来的威慑力。

张海京先前说一定能保陆成安,也只是说能保住写了那封折子的陆成安在南方不被针对,可也没敢说能与长孙明形成对峙关系。

这怎么着也得考虑一下场外因素,长孙明不说他自己的权势,他还是一个皇亲国戚,这一层如果不考虑进去,那不就是愣头青?

考虑到岳父忽高忽低的段位,陆成安认为张海京他们的顾虑倒也正常。

他们又没有京城方面的视角,也不知道长孙明看似强悍的背景,处处都是陷阱。

秦王和宁王这两位,那是巴不得长孙明死得越惨越好,若是长孙明在南方真出点什么事情,对于她们来说,简直跟过年了没什么区别。

而作为近期在政坛活跃的新起之秀,陆成安是不可能错过这样起名望的好机会。

真有什么危险,陆成安这边的背景不见得比长孙明差多少。

最次最次,他陆成安在这边也能向齐王靠拢,得到齐王的庇护。

长孙明就是再有手段,也很难在江南对他形成什么有效的打击。

无论是防守策略,还是进攻手段,陆成安有的是应对之法。

所以这次陆成安的想法很简单。

先开他一波团再说。

能不能接上是别人的事情,而陆成安这边最次也得消耗一下长孙明的血条。

“哦,对了,张大人,你手上有银子吗?”陆成安一方面是有心想要对付一下长孙明,另外一方面也不能闲着自己的主职工作。

政治斗争,对于陆成安而言,只是减少今后会拖自己后腿的人,他心里还是更倾向于能做更多事情的。

“你要银子做什么?”张海京有些警觉。

地方官里,你不要去管那些名头大,品级大的职务,有些官职就是虚职,是皇帝给身份性质的官位。

真正有权力的,是具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的职务。

一个管人,一个管钱。

“海寇未平,手下将士,也是要养的嘛。”陆成安道。

陆成安的酒厂已经是办起来了,但现在还没有到盈利的状态,手上的银子也不多。

没银子,就没办法养出精锐的士卒。

张海京这个时候才意识到眼前这个文质彬彬的陆成安,领着的是正儿八经的武职。

“你要拨多少银子?”张海京有点迟疑。

杭州府在前几任知府的手上,还是蛮富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他这一届,整个杭州就穷了下来。

先前倭乱,导致治下很多县城都交不起税,这就导致能用于杭州府的地方官库里,其实能额外支出的银子并不多。

陆成安指出两个手指。

“两千两?”张海京松了一口气,“如果只是两千两,倒是能办。”

“两万两。”陆成安矢口否决。

两千两能用来做什么事情?改善伙食?

陆成安养个鬼嵬军,每个月的供给银两,简直是吞金的无底洞。

“两万两,你怎么不去抢银子?”张海京相当来气。

杭州府的官库里面就剩下三万多两银子了,陆成安张口就要走了三分之二。

陆成安只能退一步,“那一万两?我这边的兵,那都是杭州本地的,到时候练了,也是留用在此处用于驻防海寇的。”

打过了富裕仗,无论是汉王、晋王、宁王、成王,那都是撒开银子砸钱的。

尤其是晋王、成王。

晋王一次性能给陆成安十几万两来带一期兵,小八同样如此,这两个人主打的是——“别问贵不贵,只管狠狠练。”

当然,小八可能中期开海以后,手上有太多银子了,所以在给银子方面显得有些无所谓,什么都要最贵的,最好的。

每次练兵,动辄出资百万银两。

可谓是全场最豪。

而银子多了,生活的要求和品质,自然而然就会上去。

成王就属于那种富起来,致力于把整个大晟王朝都投入建设的类型。

哪个地方,她都会投资,都狠狠投资。

陆成安在模拟推演中死了以后,成王单独发展建设是一顿乱甩银子,运作了一下南方边塞地区的旅游业、甚至还想在福建种地什么的,一来二去直接是亏晕了。

一番讨价还价下来,有了陆成安前面垫下来的话,张海京犹豫了一下道:“一万两虽然也有些多,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可,每一笔银子的支出,都是有账单的,你我用的是地方官银。”张海京想想说道:“既然用在兵员的身上,你可切莫拿到其他地方上去用,若是被人发现了,倒霉的可就不只是你了。”

陆成安点了点头,“这个,我心里知道。”

张海京犹豫了片刻道:“我想叫张瑞去你这当一个文员,你意下如何?”

“求之不得。”陆成安那肯定是不想放过免费的劳动力了,之前还在想着怎么把老张家的人坑过来,没想到老张自己把人送过来了。

“托你的福,陛下也算是把我那两个犬子给记住了。”张海京不由有些感慨,“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仕途,也是个敲门砖。”

被皇帝记住名字,其实是一个殊荣。

无数人都想凑上去,让自己的名字在皇帝的心里留下印记。

一旦留下了记忆,皇帝在什么位置有空缺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相对熟悉和认识的臣子。

毕竟对于一个动辄宅居深宫的天子来说,记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是嘉靖,能把手下官员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方便利用。

大部分的皇帝,其实都经常记不清那么多官员,甚至很多大臣只存在于奏折之中。

见都没见过,名字也就在这里见一下,而皇帝大多也不会记下。

像明代的头两位皇帝,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动不动就把底下的文臣砍一砍,一批换一批,谁有空记那么多名字,全都是韭菜,随时可以找人替代。

而让皇帝,一个人单独去管辖所有大臣的任命,哪怕只管那种高品级的官员,那感觉就像是让一个从来没当过电工的人,要熟悉整个电工的纹路。

所以,人事集权不是皇帝不想去做,而是真没那个精力能同时亲自操纵几百个职位的变动,何况这种级别的调动,你上面的人替换了,连带着替换者先前的职务也要找新的人顶替。

张瑞能被皇帝给记住,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陛下认可为——‘有能之人’、‘亲信之人’的队列。

以后一旦有展现才能的机会,仕途几乎可以说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过,陆成安其实不知道他的名字有没有被岳父给记住。

如果不是立下了功劳,可能岳父老早就把他的名字给忘记了。

“如果可以的话,张珣也是能来我这的。”陆成安本着能用的人越多越好,张瑞到手了,肯定还想把张珣也给带过来。

“不行。”张海京拒绝了,“我这二儿子,年岁轻狂,不谙人事,这个年龄,他也不适合出仕,你想用他,还是得缓缓。”

张海京的拒绝,陆成安也不会太在意,万一陆成安给他俩儿子带坑里去了,张海京那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对了,老张,杭州有没有官报?”陆成安问道。

“没有。”张海京摇了摇头,“官报都是特设在京城的。”

“怎么?你想碰官报?”张海京迟疑道。

陆成安记得在华夏历史里,官报的发展还是挺早的,唐朝开元时期就有官方的报纸了,当时被叫做——【开元杂报】。

 

 

       

   

且由官方控制,管控严格。

到了宋代,官报发布制度日益完备。

陆成安经历过信息化时代的冲击,更深知师出有名的道理,在舆论这方面,他很重视。

想到了报纸这类东西,于是就问了问。

而大晟王朝在造纸业的技术条件很成熟,所以张海京说大晟王朝有官报,陆成安其实也不意外。

“想。”陆成安点头道。

“你现在又是摸到了兵权,又在做酒馆,还想碰官报,你想做什么啊你!”张海京瞪大眼睛。

他来找陆成安谈话,陆成安反过来猛薅他的羊毛,是张海京想不到的。

要钱要人还要他办事。

举一反三这样用的?

“你这有官报吗?给我看看。”陆成安不客气地伸手道。

张海京从案牍上找了找,把这期的官报拿了出来。

“这是天京官报。”张海京道:“官家会放些大家都知道的重大事情在上面通告。”

“有些细节化的私密消息,还是只有我们官场中人可以知道一二。”

“但也有些除了消息以外的事情。”张海京指着一片地方道:“这个板块是专门给文人腾出来的,若是有什么好词好诗好文章,都会在这里供人品鉴,我平常就看这个。”

“这些日子,天京官报上更流行一本话本小说,叫《三国演义》,一期一回。”张海京又补充道:“据说是天京府最近最流行的小说。”

“在我们这好像暂时还买不到《三国演义》的原本,只能从天京官报上看。”张海京感叹道:“这种东西,应该你们年轻人很喜欢。”

陆成安想都没有多想,肯定是晋王写的,整个皇室,就数她最闲。

看模拟推演的信息就知道了,汉王在忙着处理东宫的事情,应付各种交际,还要和岳父勾心斗角。

秦王要和长孙家为首的世家集团周旋。

宁王掌管北镇抚司,要监察百官,还要负责各种运输上的疏漏,也不闲,没这时间写书。

唯独晋王。

岳父又不可能让晋王单独掌兵,没办法掌兵、练兵的晋王,那不就只剩下围猎,或者做点小生意。

她是最闲的人。

不过,能按照【三国志】捣鼓出一本【三国演义】,晋王肯定也是下了功夫的。

听到张海京对【三国演义】不以为然,感叹是年轻人的爱好,陆成安只能等一个真香。

三国怎么说呢。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津津乐道的一段时期,火爆到每个角色都能单独列出来拍个电视剧的地步。

很多很多人都在史书上留名。

隔壁的村战爱好者因为三国过于热门,都懒得去谈论自己国家的战国历史。

毕竟和三国比起来,日本战国几千人的大战都可以吹成一家诸侯的崛起之战。

三国一场赤壁之战、一场夷陵之战的参战人数,就能把隔壁给踏平了。

即便是老年人,聊起三国那都是兴致勃勃的。

只能说你老张,还没能看到精彩之处。

当诸葛亮喊出那一句——“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只怕是全体起立,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瞬间被激发。

包括大汉最后一位将军姜维的‘吾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这对本身就崇拜浪漫的古人而言,简直是绝杀中的绝杀。

一个国家覆灭,孤身一人仍然想着如何让主公幽而复明的忠臣。

一个一生没见过先帝,却句句不离先帝、恩师,为大汉效忠至死方休的男人。

从客观角度来说,晋王写【三国演义】,角度放在季汉的视角,宣传得体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效提高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忠诚。

哪怕季汉这个班底没有成功,那也是受制于地势、人口的因素。

但那种为理想奋斗到底的魅力,真的可以让很多热血沸腾年轻人同样愿意为大晟王朝这个国家奉献力量。

陆成安得想个办法,凸显出天京官报的舆论优势,这玩意必须得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不能给其他人控制。

因为舆论这东西是可以导向群体的情绪。

南宋为什么北伐屡屡不成功,其中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民调情绪很低,南方的老百姓们不愿意打仗。

主战派要和主和派战斗外,还要顶着民意的反抗情绪。

而大晟王朝的辽东一带被高句丽所侵扰,这块地方,陆成安是不可能让给别人消化的。

掌握天京官报,同样也有凝聚民意的效果。

“现在谁主管官报?”陆成安问道。

“一般都是让通政司的通政使来负责官报的。”张海京答道:“而现在的通政使是汪涛。”

“怎么,你小子是真对官报有兴趣?”张海京蓦然发现陆成安还真是所图不小。

一个最高官职还是虚职领衔的四品明威将军,纯头衔存在的杂牌将军,已经想着染指通政司这个部门机构,关注正三品的通政使。

“何止是有兴趣,根本是想占为己有。”陆成安不隐瞒自己的想法,绑架了张瑞到自己手上做事,相当于老张家给他陆成安放了一个质子。

有些话,他还是敢在张海京面前说说的。

不过,思来想去,陆成安发现还是自己的小团体不够多,不够强。

若是真想要做出大功绩来,他必须有这个权,这个人脉去支持他做事。

现在以张海京为首的杭州派系支持,在陪都南京这方面比划比划,都能说是弱鸡团体。

老张只能在杭州一带说说话,可陆成安需要更强大的影响力来左右局势。

所以他必须要考虑扩大自己的集团影响力,提高发展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

“下次乡试,老张你知会一声。”陆成安思虑片刻道。

“科举你也想碰?”张海京瞪大眼睛,他内心再度受到了灵魂冲击。

“这是为大晟王朝的人才市场,把把关。”陆成安一幅‘你不懂我’的表情。

“老张,你儿子我肯定会好好照顾的,到时候你也别忘了搭把手。”陆成安沉吟道:“必要时刻,我可能要推你去京城。”

“我去京城做什么?”张海京没想明白。

“推你去六部做官啊,你在这里当知府也就是个知府,到了六部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陆成安无奈地说道,看来他还是太高估张海京的政治眼光了。

“你说我能进六部,我就能进六部?”张海京诧异道。

“我还真有办法让你进六部,当然能不能坐稳还得看你自己,我只能推你去试一试,抢在过渡时期暂代六部之中的一些位置。”陆成安揭开了谜底道:“这事儿说来也简单,我得到消息,说秦勤也要起复回京。”

“这是陛下解禁的意思,苏州帮有机会进入政治中心了,先前凉州派打压了不少人下去,礼部尚书之流的位置,大多都是暂时接任的人。”

“你杭州派系,根正苗红,之前五皇女和陛下的皇位之争也是两面派,只要说对话,做对事,你怎么就不能进六部了?”陆成安接着道:“你到时候听我安排就好。”

张海京:“…”

他皱眉想了想,说道:“怎么听起来,我就像是你手中的提线木偶,傀儡尚书。”

“你要真有这能力,还需要当傀儡尚书?早就上去了。”陆成安没给面子,“别的事情,我也不说了,你等下把官银送到军营来。”

“你还真吩咐上我来做事了?”张海京有些小小的感慨。

“那行,等下让你家儿子把官银送到军营来。”陆成安换了一个说法,“这不能说我吩咐你做事了吧?”

张海京:“……”

合着我老张家就是来给你当苦力的是吧?

……

……

……

下午身体不舒服,打字打一半心悸,于是就去睡觉了。


           


Is it Abnormal to Want to Marry an Empress?

Is it Abnormal to Want to Marry an Empress?

Status: Ongoing Author:
Lu Cheng'an wakes up to find himself transported into a different world where he is compelled to participate in a game called "The Empress Raising Plan". In this virtual realm, he assumes the role of a scholar wrongly accused of cheating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Despite returning home, he realizes the game persists within his mind. Frustrated by being coerced into playing, Lu Cheng'an questions, "What? You're really telling me to play the game even though I've been isekai-ed?" Nevertheless, he reluctantly decides to proceed, selecting the most captivating character, the Princess Han, to embody. At the same time, Su Yuzhou, the Han Princess, stared blankly at a suddenly appearing game interface, and started to navigate the simulated operation with the help of novice guidance. As Lu Cheng'an advances through the game, he achieves numerous milestones such as "The Princess of Han Ascends the Throne," "Enlightenment at Dragon's Field," and "Prime Minister in Brocade Clothes." He nears completion of the ultimate objective: marrying off the Princess of Han. However, just as he anticipates completing the game and advancing with his "waifu," he is abducted by the residents of the Jin Palace. Confounded, Lu Cheng'an exclaims, "Wait, is this game actually real?"
(Tn: If you enjoyed "I Am A Corrupt Official, Yet They Say I Am A Loyal Minister!", you might also like this novel.)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Options

not work with dark mode
Reset